2006年5月12日 星期五

《王的男人》淡淡的悲喜,深深的感動

  英文片名:King and the Clown
國家:南韓
片長:119分 年份:2005
IMDB:7.5 爛蕃茄:??%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06/05/12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相當感人


在看《王的男人》〔King and the Clown〕之前,其實我心中有許多的不確定。

《王的男人》在韓國創下的票房紀錄和亮眼的影展戰績,讓人不自覺不心生好奇,想見識一下它的魅力。
但同時也怕自己會因為「不懂」而糟踏了一步好片(火行者小時候曾不懂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的 B 級片而恨他的電影入骨,長大後,從片頭字幕聽到卡本特式配樂出來,就會一路興奮到片末)。造成會有「不懂之被害妄想」的原因很多:我不哈同性題材,宣傳卻打著情比斷背山;我雖然覺得歷史很有趣,但高一時唯一被當掉的期中考,不是理化而是歷史;我從來沒看過韓國的宮廷片;我完全不能想像韓國的舞台劇,更難想像舞台劇改編電影會如何呈現;南韓政府讓百位駐外使長觀片,給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像《驚爆十三天》〔13 Days〕在台灣的政治效應,也就是說不了解政治環境是搞不懂它紅個什麼勁的。總之,諸多原因讓我有些怯步。

說怯步是說怯步啦,該看的電影還是要看,重視風險控管的火行者特別在看片前補了一下韓國有關燕山君的這一段歷史。
結果證明這所有的憂心忡忡都是多餘的,就算沒作功課也不會碰到障礙。那段歷史背景中需要了解的重點,電影都會交代,只要在看的時候專心點,絕對可以進入狀況,這方面的門檻並不高。

廢話了半天都在談火行者的「惶恐」與「不足」,還沒開始碰到電影本身,好了,正題!

《王的男人》並不會因為是把虛構故事崁在史事中而被複雜化,正好相反,要懂劇情,靠的不是死記的專業知識,而是活用的人生體驗,你不會看不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你可能無法理解事發時劇中人物的感受與心情。導演李俊益沒有用過火的手法,煽情煽到一看到畫面聽到音樂你腦海裡就有個聲音告訴你「該哭了該哭了」,在這方面李俊益算得上是原汁原味去呈現,也就是說,靠演員們帶給角色生命,靠角色帶給電影生命。

中文片名叫《王的男人》,但《王的男人》重點不全然是在說"王的男人",英文片名叫《King and the Clown》,但重點也不全然是在說"王與他的戲子",不是說片名沒抓到主旨,而是說《王的男人》內容其實很豐富,絕不只片名所萃取出來的這些。
《王的男人》講的是兩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力爭上游,他們的情誼,他們的熱情,他們進入宮廷後生活的改變,在環境限制下的身不由己,光是這兩個主角的部份就很有看頭,再加上一個燕山君,他的花天酒地,他的暴政,他的脆弱與他的痛苦…最後配上宮廷內的權力戰爭和嫉妒爭寵,更棒的是,上述所有的元素,都能環環相扣,巧妙融合成一部電影,而不會雜亂甚至突兀。

所以對這個架構我很滿意。

然而《王的男人》真正的靈魂還是在一群頂級的演員。

《王的男人》是笑中帶淚的電影。笑,不是來自對白的巧妙一語雙關,同樣的橋段,換個人來演可能就完全冷掉,是演員們把趣味給表現出來的,從聲音到表情到肢體動作到眼神能用上的都用上了。淚,不是來自悲慘的命運,應該說不是來自劇中角色的命運有多可憐多可憐,而是在這樣的命運之下,他們如何用自己熱愛的方式表現出他們的不低頭。

美型男李準基和霸氣十足的甘宇成演出斷背戲子,兩個人用全然不同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都有把特色演出來。不過火行者的最愛卻是演出燕山君的鄭鎮榮,他的表現,只能用一句白話來形容「好奇妙的人啊」。

好演員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能把一個遜角色演到讓你愛死他,鄭鎮榮切換到昏君模式時,看起來真是軟弱下流,切回暴君模式時,又有一種「讓他不爽可能就要人頭落地」的氣勢在,更可愛的是他切換模式的過程,臉上每一條肌肉都在演戲。
就連小配角也選得好,三個最先加入的同伴,長相被我同行的朋友稱為「猥瑣」,說實在也找不出更貼切的形容,一臉就是猥瑣,猥瑣得好笑,猥瑣得討人喜愛。

《王的男人》的情緒層面,是從輕鬆到沉重到悲痛到結束的高潮,雖然片子走比較靠感覺的路線,但這和「反高潮」並不相等,還算得上是商業片的取向,但又不會商業到看了就覺得它是在賣電影票。這部份要歸功導演李俊益,人物間的感情,他選擇從生活的細節點滴不經意流露,李準基和甘宇成在演戲時即興一搭一唱互相支援的默契,代替了卿卿我我摟摟抱抱,那更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層級。

想為這篇評論來個一針見血的結語,卻發現寫不出來,這部電影好的地方很多,但好的地方又都只是淡淡地在腦海中留下回憶,它的衝擊性不強,但它的美妙之處會緩緩蔓延開來,讓你擁有覺得看了場好電影的舒服感之餘,卻說不出這感覺是哪來的。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王的男人》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