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病毒》戀愛的感覺只是腦中的化學作用?

  英文片名:Virus
韓文片名:바이러스
國家:韓國
片長:98分鐘 年份:2025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25/09/19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點子有趣,電影有點平。


《病毒》的題材挺有意思的,為了對抗憂鬱症,科學家試圖用能影響大腦分泌的病毒來當解藥,但病毒流出,造成疫情,中病毒的人會因為腦內啡、多巴胺等等的分泌而興奮,甚至很容易有美好幻想出現(戀愛腦)?

《病毒》把兩種常見的電影元素混在一起,一種是病毒傳播的災難片,另一種是自以為的愛情,這是很好玩的組合,尤其是用一個本來就很不開朗又對愛情很無感的女主角來「中獎」,突然就性情大變,所以在傳統阻止病毒傳播做疫苗的情境當中,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愛情,變成了喜劇。


點子創新,可惜《病毒》拍出來的結果有點太「平」了,講的是病毒會讓病人興奮起來,而電影本身卻無法引起我的情緒波動。喜劇的部分,喜感不是很夠力,好像要搞笑,但就沒有讓我笑出來(當然,笑料的感受是因人而異,也許會有人覺得好笑)。應該要有些緊張的部分,氣氛也出不來(比如飛車追逐),不同理念的科學家彼此有衝突的那種張力,也不太到位。

所以整體的故事安排雖然蠻有特色,也很流暢,訊息清楚,但呈現出來的感就是是有點冷,娛樂性出不太來。有點可惜了這個劇本。(但也不會到不好看的程度,還是可看的,平平的看。)


其實《病毒》的想法還蠻值得思考的,如果戀愛的感覺是大腦的作用,那是不是也可以操控,比如片中用病毒來影響它,或者在現實中,靠自己的幻想、解讀?我想很多人可能都見過所謂戀愛腦的人,心儀的對象做了件事(可能是無心的,可能有其他目的)卻被戀愛腦的人自行翻譯為「對我有意思」之類的,甚至把對方想像得很夢幻,然後用對方的行為來佐證自己的一廂情願。

而《病毒》用反向的方式,直接先讓人進入戀愛腦(甚至和對方狠本不熟)然後再來互動、了解,就會很清楚呈現出戀愛時很多東西完全是自己的美化。看完電影也可以想想,自己喜歡一個人,是真正喜歡那個人嗎?有去了解那個人嗎?還是只是看到了對方的某些點,就自己腦補成自己幻想的樣子?愛情雖然是感性的,但要長長久久是否應該加入更多理性,有更多的認識、相處、接受優缺點、建立溝通模式等等,而不單單靠那腦中分泌化學物質的感覺?

《病毒》是蠻好玩的題材,只是電影拍得不深,單單看娛樂的效果也不太夠,可能得靠觀眾自己多做衍伸思考來增加層次,但無論如何總是個有創意的劇本。
 
 

火行者評分(滿分10) 商業觀眾角度
故事劇情 ★★★★★★★☆☆☆
笑料喜感 ★★★★★☆☆☆☆☆
娛樂性  ★★★★★★☆☆☆☆
點子想法 ★★★★★★★☆☆☆
步調   ★★★★★★☆☆☆☆
導演呈現 ★★★★★☆☆☆☆☆
演員表現 ★★★★★★☆☆☆☆
思考空間 ★★★★★★★☆☆☆
緊張刺激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病毒》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