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分裂》殺不死你的不只讓你更堅強…

  英文片名:Split
國家:美國
片長:117分 年份:2016
IMDB:7.6 爛蕃茄:75%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17/02/03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很有創意的驚悚,也有人性


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的電影,我總是不知道要如何推,因為很多觀眾看他的片子就是要像《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最後來個驚人大梗,會把期待放在一個「大驚喜」上面,不論是要看到外星人或是怪物或是轉折之類的…但奈導自己編導的片子,總是想說很多,和一般商業觀眾的期待或許不同,沒有那麼可預期的結果,甚至可能會留下空間,還有一些讓觀眾自己省思或感受的地方,而純期待大驚喜的觀眾對於這些細節的巧思…卻會在片末化成一個髒字…常常讓我覺得很無言(是的,《分裂》我很喜歡,但試片一結束我右前區就有人大聲發出了那個髒字)

《分裂》是驚悚片沒錯,但它並不是純粹想要嚇死人的,我一直覺得奈沙馬蘭的電影中都有著一種很奇妙的溫暖感,而且會出現在很神奇的地方,想不到的地方。所以我並不建議只希望反派很可怕、受害者很緊張的那種觀眾看《分裂》,當然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但這樣還是太可惜了些。


比較適合的族群,是對人性也有感受的,且要有同理心的,不然在導演選擇不用台詞只是拍著一個角色的眼睛時你就馬上問「啊現在他是在幹嘛」,因為《分裂》中也有著一些這種盡在不言中的「感受」,需要觀眾去用心的。

《分裂》的故事主線很簡單,就是有嚴重分裂人格的男主角,綁架了三個女孩,我們觀眾是從女孩們的角度,去慢慢理解這個人的分裂狀況、以及他到底想要什麼。另外電影也有放入一個心理醫生的角色,來說明並帶觀眾理解《分裂》中的科幻設定:心理是否能影響生理,相信自己是孩子的人格出現時,相對的身體力氣就會變小,片中甚至有提到案例是盲人的分裂人格因為認定自己是可以看見的,此人格出現時就能夠影響視神經讓視力恢復。分裂人格常是在受過相當的痛苦,為了逃避而產生的,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它也是個很不可思議但的確存在的情況,《分裂》只是把這個題材再更進了一步,或許這樣子受苦受難所產生出來的信念(每個人格都相信自己是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可能會開發了大腦未知的潛能?
電影並沒有特別深入這個主題的科學面,而是把它當作一個背景設定,假設這是真的,那麼如果男主角身上藏了一個非常極端恐怖的人格,當他出現時會怎麼樣?


女孩們的部份,有兩個是比較一般的女孩,女主角則是特別的那一個,在學校是格格不入的邊緣人,但她觀察很敏銳,在被綁架的過程當中,電影會透過一些回憶的方式讓我們了解為什麼她會變成現在這樣子,這些回憶會讓我們了解她的求生能力、她的感受、以及最後為什麼結果會是那樣(這個就不能說清楚了)。

或許因為《分裂》的主線是綁架,感覺還是以驚悚為主,女孩們擔心受怕,設法逃出,且要面對一直陰晴不定的怪異男主角,所以電影從頭到尾的壓力還是一直都有的,不過對於專門在看恐怖驚悚片的觀眾來說,也許這不算強力。

如同前面說的,電影並不是只想嚇死你,它有其他想說的東西,盼能夠透過這個駭人聽聞的事件來傳達:創傷。我們大部份的人都算是幸福的人,受過最嚴重的創傷可能就是被男女朋友甩了或是學生時代因為胖了點而被同學嘲笑,但這裡說的創傷是從小性侵、受虐之類的創傷,會讓你對於人、對於世界改觀的創傷…這些人的反應可能會和我們一般人不同,甚至顯得怪異,可是那並不是他們的錯,但有多少人願意去跨過這個對「怪異」的排斥感,去關心去了解這些人,他們可能也需要溫暖,卻無法在身邊的人身上得到。


看《分裂》看到最後很有感的一點,因為和結局有關,又很難提出來聊,簡單來說,就是看來正當的人不見得就是關心你的人,大家認定有問題的人也不見得就是全面的壞人,世界並不是黑白分明的,只是我們都很容易從最表面的觀察去判定一個人的黑白。《分裂》帶我們從受創傷的人的角度來看世界,這點是我最喜歡它的地方。

p.s.片末有一個小小的驚喜梗,與奈沙馬蘭過去的一部片子中的一個角色(很有名的演員演的)有關,這裡就不說破囉。
 
 
火行者評分  滿分10
–商業觀眾角度

 
驚悚度  ★★★★★★★☆☆☆
演員演技 ★★★★★★★★☆☆
後續思考 ★★★★★★★☆☆☆
故事劇情 ★★★★★★★☆☆☆
想法創意 ★★★★★★★★☆☆
緊湊度  ★★★★★★★☆☆☆
商業娛樂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分裂》電影預告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