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6日 星期五

《英雄教育》納粹英雄夢的追尋與幻滅

  英文片名:Napola/Before the Fall
國家:德國
片長:110分 年份:2004
IMDB:7.5 爛蕃茄:68%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05/09/16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用一個青年的角度看納粹


因為看了《惡魔教室》〔The Wave〕,才突然想要把《英雄教育》找來看,又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德國電影,不但電影本身拍攝的水準很夠,探討背後議題的方式更是讓人佩服,如同《惡魔教室》選擇不用說教的方式而是讓學生親自體會極權主義的優缺點並帶著觀眾一同經歷一樣,《英雄教育》也不去告訴你納粹或是戰爭是好還是不好,僅是從一個嚮往到 Napola(片名,是希特勒時培育軍事精英的學校)的年輕人馬可斯尼麥特〔Max Riemelt〕,因為出色的拳擊天份而成為了 Napola 的學生,在學校的這段日子卻改變了他對這個夢想的想法。

其實不難想像在當年尚未戰敗的德國,為什麼年輕人會以進入 Napola 就讀為榮,那些人就像是傳說中的英雄,他們穿著帥氣的制服,在戰場上殺敵捍衛祖國、擴張領土,當資訊不發達時,誰會真的去在意國際情勢?當身邊的人都灌輸同樣的觀念時,誰又能夠客觀明辨是非?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總是會有人性,就像你進入了第一學府台大,不代表你不會碰到耍心機的同學或是故意刁難的教授,這個年輕人慢慢看見了在這個「強者生存」的制度下,醜惡的一面。的確,光是從一個人的視野來看,必然僅是冰山的一角,若你真的是想要全面性地了解戰時德國的體制好壞或是它對人們的影響,那麼《英雄教育》對你而言可能會狹隘了些,但反過來想,它反而是從一個個案,提供了另一種的觀點,也是很值得去吸收的。

在完全只是局外人的時候,好像上場打勝仗的軍隊是很酷的,能夠成為這光榮的一份子,剛開始,你可以從馬可斯尼麥特時常忍不住露出微笑的表情看出來(比如說大伙齊聲唱歌時),就算學校中有一些不讓人愉快的小事件,大體上這種參與感還是會讓馬可斯尼麥特願意一直待下去,真正比較大的改變是他認識了省長的兒子,一個觀念和他有所不同,並不認同戰爭或是屠殺弱者行為的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並和他成為好朋友。
在戰爭中是不容許留情的,只要對方穿著敵人的軍服,就算他看起來只是個平凡的孩子,也得殺,也得讓血染上你的雙手,這樣真的很酷嗎?就像在打電動、看電影,英雄殺小嘍嘍都不眨眼,很多人也都很響往,說不定還幻想過自己就是當中的主人翁,但若有一天真的要你去做,下得了手嗎?實際體驗過後,才會知道。

蠻喜歡《英雄教育》的視角,它並不是去用讓你覺得很無關的大格局來看事情,而是從一個和你我沒什麼兩樣的小人物出發,從他的憧景,一直看到他夢想的破滅,也許不同個性的人會有不同的結果,也許認識不同的朋友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只是千百種狀況中的一種,因此看《英雄教育》時,並不會感覺到強烈的政治批判,比較像是在看一個大時代中一個小人物的故事,卻能平民化地讓你真正去了解一些當時的情況,而不只是一些教科書上的定義。

也正因為這種視角,不論你對納粹的看法如何,都還是可以把馬可斯尼麥特當作一個人來看,就算是納粹,也有各式各樣的納粹,並不是一個標籤貼上去之後所有的納粹都該一視同仁地看待的,這部片子真的值得喜歡看有深度有內容的電影的影迷一看。

也有人提到同性戀的問題,但看《英雄教育》時,火行者並不會把它當作一部同志片,一則它的重點不在那兒,二則它也沒有去強調,看做只是兩個很要好的朋友,也完全合理,所以不想把焦點往那方面去擺,當然若有人喜歡做一些其他的解讀都是說得通的。

至於看這部片子的門檻會不會很高?其實不會,你不見得要對納粹或是當時的德國有很深入的了解才看得懂,只要大約知道德國在大戰中的角色以及他們對猶太人的看法就差不多夠了,如果知道蓋世太保會更好(不過只用到一下下)。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故事 ★★★★★★★★☆☆
內涵 ★★★★★★★★☆☆
演員 ★★★★★★★★☆☆
視角 ★★★★★★★★★☆
思考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英雄教育》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