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判決》 我們到底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

  英文片名:The Children Act
國家:英國
片長:105分 年份:2018
IMDB:6.6 爛蕃茄:70%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18/09/28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蠻內心的人性和感受探討。


《判決》和《贖罪》〔Atonement〕的原著小說是同一個作者,感覺也有點類似,很內心,很多複雜的感受,不會很明確告訴觀眾什麼,但觀眾卻會帶著沉重的心情走出戲院。如果喜歡看這種「人的感受好複雜,人生沒有正確答案」的電影,可以考慮看看。

《判決》很吸引我的是它的介紹,因為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飾演的法官,要面對的是很兩難且沒有絕對答案的案件,牽扯到的是我們對於生命的看法,比如我們有沒有權力決定用一條命來換其他人的命?以及我們有沒有權力強行救活一個人?《判決》中的例子還和宗教信仰有關,但它並不只是法律和宗教間的選擇而已,宗教背後可能也有很多其他的意義,比如一個孩子如此深信教義,真的是因為他理解?還是因為他的家庭告訴他要這樣做?還是因為這是他唯一的群體,如果他不遵守他就會被排擠?所以宗教也不只是宗教,還有背後的心理層面。


關於英國法庭的這個部分,我挺喜歡的,除了專業和專業外的考量之外,我們也會看到這位法官因為私生活的狀況而把情緒帶到工作上的反應,因為她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這些組合也相當新鮮。

但是…
如果只是想看這些爭議性的案件,可能會有一點落差,因為它們只是《判決》的前半段而已,並不是全片都在講這個主題。

《判決》的後半段,是法官和一位案件相關人後續的互動,這互動中呈現的是不同的人性、感受、心情、需求等等…都不是明確的東西,需要觀眾去感受體會,電影不會明白告訴大家「因為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感受,所以他就做了什麼事」,現實沒有這麼單純,有些時候,甚至我們自己都無法很清楚自己的感覺是什麼、那些慾望是從何而來。


也就是說,《判決》也需要觀眾的同理心,試圖去了解角色,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去評斷角色。用這樣的角度去看《判決》,才不會覺得後半段不明不白。人生中的很多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這個想要…通常還會涉及到其他人,且這想要的背後,是怎樣的心態、渴望、或是空虛?

《判決》不會給清楚的答案,就像真實的人生,我們無法真正參透別人要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也不見得能和別人有很好的溝通或互動,有些事情無解,有些可以改善;有些時候因為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我們會改變,有些時候兩個人想要的就是沒有交集…雖然前段放了些「事件」,但最終《判決》還是想要討論在這些事件中或是受到這些事件影響的「人」。


法庭案件的部分是最初吸引我看《判決》的原因,但我並不建議帶著只想看法庭案件的預設值來看《判決》,它還有更多。艾瑪湯普遜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演技,會讓電影留給觀眾很複雜的感覺,但這樣的感覺也跟電影本身的內容一樣,無法言喻。

拍得很不錯,演得也很不錯,只是它需要帶著無奈、掙扎、情緒、權衡、及妥協人生經歷(如果還活在幻想世界中,可能就不太適合),也需要知道很多事情沒有明確的答案和對錯而不是期待電影把什麼都「交代清楚」。簡單來說,它是一部有留空間給觀眾的電影,電影本身品質是很好的,剩下的就是要看喜歡不喜歡這樣不走商業路線的表現形式了。

它不算難消化也不會悶,所以商業觀眾如果有興趣,還是可以校調一下期待值之後試看看。
 
 
火行者評分  滿分10
–商業觀眾角度

 
故事劇情 ★★★★★★★☆☆☆
內心描寫 ★★★★★★★☆☆☆
女主角  ★★★★★★★★☆☆
其他演員 ★★★★★★★☆☆☆
思考空間 ★★★★★★★☆☆☆
商業娛樂 ★★★☆☆☆☆☆☆☆
步調   ★★★★★★☆☆☆☆
訊息明確 ★★★★☆☆☆☆☆☆
導演手法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判決》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