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唐山大地震》愛得多深,愧疚就有多深

英文片名:After Shock / Aftershocks / Aftershock
國家:中國
片長:134分 年份:2010
IMDB:7.6 爛蕃茄:??%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10/08/20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不敢說是非常棒,但非常催淚



最初看到《唐山大地震》的宣傳,「強震23秒.餘震32年」這段話就吸引了火行者,訴求很明確,又很誘人。電影花了一小部份的時間在呈現23秒的實體地震,花了剩下的時間在表現32年的內心餘震。所以請不要把它當作災難片來看,就像看《鐵達尼號》〔Titanic〕有人只想看沉船,就會覺得前面悶得要死,但其實《鐵達尼號》前面舖陳了那麼多,就是為了在沉船時把人性面給描寫出來。《唐山大地震》也類似這樣子的比重,只是它是災難在先,說的是這場災難(死了25萬人)對其中一個家庭長年以來的衝擊。

且看多了好萊塢大製作的特效,《唐山大地震》的大地震其實算不上是非常優,可是仍會感到心寒,那是一種…知道它確實發生過,且看到人們在大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與無助…從敬畏與忿怒當中產生的心寒。


先膚淺一點來說…《唐山大地震》就是拍來給你哭的。

所以討厭看感人戲碼,只想看地震時大樓倒塌人們倉皇逃命…追求驚險刺激的觀眾:不適合。
喜歡看「人」也喜歡感動,但只有影展級電影,不用什麼音樂只求樸實,一般觀眾還在說「這是在幹嘛」的時候你已經在鼻酸,還可以稱該部電影「從生活面切入,感人至深」的觀眾:不適合。

《唐山大地震》是拍給云云眾生一起來哭的電影,所以免不了有一些電影手法在其中,但火行者自己是不覺得有到過度煽情的程度,的確,《唐山大地震》安排了很多的哭點,而這個題材本身就很好哭了(眼睜看著孩子還在房子裡沒逃出來房子就倒塌了、為了救孩子不顧自己性命、只能救一個的選擇、身為生還者的愧疚、對亡者始終無法放手的思念、活在過去中而不願走出來),而電影則不斷把地震在他們心中造成的傷,拿到現實中具體的事件中讓他們產生「反應」,比如說一個覺得自己被放棄的孩子,後來懷了孩子之後不願人流的執著…或許你會覺得《唐山大地震》安排了很多的哭點,但,不如就說,馮小剛很會捕捉人們最脆弱的時刻。


火行者自己的哭點是很低啦,只要劇中人物哭得夠慘,基本上都可以跟著哭… XD
看完《唐山大地震》的確哭掉了好幾張衛生紙…所以也許不能當正常人的標準,不過,在一些很短的橋段中,馮小剛都能很準確命中火行者的哭點,或是說,他會把那讓人難過、感動、心痛的點,透過角色用很情緒化的方式傳達給觀眾,不用觀眾自己去想這個人現在的心情如何(這個人就會直接邊哭邊告訴你…或是跟另一個人訴苦然後讓你聽到),因此在大眾化這方面是絕對OK的,大家都知道哭點來了,知道該哭什麼。有些人可能不愛這種形式,覺得太故意,但撇開這些不談的話,的確角色們心中就是這樣子的折磨…這是一點都不假的。

其實,不見得要大地震,也這一次車禍或其他的意外事件,也會造成一個家庭永遠的傷。只是唐山大地震是一次大部份人記憶中的真實事件(火行者那時候還在媽媽肚子裡所以不知情),就像九一一之後看《從心開始》〔Reign Over Me〕就特別有一種心境上的連結一樣,加上死了這麼多人,實在是太震撼,所以把這個故事架構在唐山的背景上,很有增加悲情感的作用。但本質上來說,《唐山大地震》要說的仍是這些人之間的情,說的是家人,說的是…愛得多深,愧疚也會一樣深。


其實《唐山大地震》並沒有花多少心力在描述這一家人原本的感情有多好,但從地震之後他們的反應和那無法放手的心情,都看得出來。演員都很棒,特別是老一輩的,他們比較需要演出的是悔恨和內心折磨;而年輕一輩,有被放棄的怨恨,也有對老一輩執著的不理解…到震後的戲,很多橋段並沒有什麼音樂,完全由演員來撐,弄不好,就會像一個人某名其妙就哭起來似的詭異,但《唐山大地震》都很成功,每一場戲,都像是情緒累積到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在見到某個人或是發生了某件事之後崩潰(然後火行者就會非常合群的跟著他們一起崩潰 XD)。

或許《唐山大地震》中所說的這些人性,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都看得見(比如說當女兒的覺得父母比較愛兒子),但利用如此慘重的災難來表現,的確有著放大的功能,也不禁讓人聯想,這只是冰山一角,這場地震還造成了多少讓人心碎的故事?看到如今的唐山,很難想像它曾受到的創傷。受創的房子可以重建,那,受創的人心呢?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催淚   ★★★★★★★★★☆
災難特效 ★★★★★★☆☆☆☆
演員演技 ★★★★★★★☆☆☆
導演   ★★★★★★★★☆☆
商業化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唐山大地震》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