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被偷走的那五年》記憶,讓過去的事能夠影響未來

  英文片名:The Stolen Years
國家:台灣
片長:112分 年份:2013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13/09/13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故事是專門設計來催淚的,若不介意,其實拍得不錯



看完《被偷走的那五年》,我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會聽到很兩極的聲音了。

《被偷走的那五年》真的很商業,且有點理想化,就是都剛好發生一些很催淚的事情,時機點、事件內容等等都是為了催淚而設計,我想常看電影的人都會覺得熟悉,因為很多部份的想法在其他知名的電影中都有用過了,所以看起來的確會像是把那些感人的東西湊起來而成,主線劇情上少了自己的創意,加上也把愛情美化,真實世界可能沒那麼好的(就像真實世界的王子和公主不會從此幸福快樂,但童話一定得這樣結局),所以對於比較要求要以更自然的方式來感動人心的觀眾,可能就會覺得《被偷走的那五年》設計得太刻意。

但撇開這些不談的話,《被偷走的那五年》的一些細節相處我倒覺得還蠻不錯的,從小地方確實能流露出兩人相處的快樂。再來,就是《被偷走的那五年》的一些想法,我是覺得有很大的思考空間,特別是這陣子我自己經歷了一些「放不下」與「放下」,又看到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離合而有很多感觸。


看《被偷走的那五年》,你可以很理智很批判的說…失憶所以忘了為什麼分開,這別的電影演過了;當一方原本的樣子又回來時,又重燃愛火,這別的電影演過了;一方漸漸失憶而另一方得照顧他,這別的電影演過了;不想拖累對方而想尋短,這別的電影演過了;真愛是願意放下,這別的電影演過了…。如果這樣子看《被偷走的那五年》,會看得很辛苦吧,雖然我看的時候也會想到某某電影在某方面就比《被偷走的那五年》做得更真實,但其實若把焦點移開,還有很多不錯的元素,且在每一段熟悉的情節中的細節,都仍是不一樣的,電影也花了不少功夫去營造出兩個人相處的感覺。

而且,《被偷走的那五年》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這陣子我常常看到一些本來很要好的人最後不歡而散,通常也只有真正很要好過的人才會鬧到很不愉快…但我總在想,難道那些過程中的快樂都那麼沒價值嗎?一起做過一百件快樂的事,卻會因為一件不快樂的事而否定一切嗎?有時候,我也會想,若是這件事沒發生呢?那雙方是會再回到從前?而《被偷走的那五年》就有點這樣子的味道,一對恩愛的夫妻後來離婚了,女方卻失憶忘了這後段的不愉快…從這個角度來探討在感情中的人們的改變對感情的影響。

其實每個人都會變的吧?想想以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是否有很大的不同?不光是經歷過很多而在待人處事上的改變,可能也會因為想要的東西不同,生活的重心和比重也有很大的落差?以前常做的休閒活動和現在是否也大不同?以前花時間的地方和現在是否也大不同?人都會一直改變的,但當兩個人相處在一起的時候,這樣的改變是否會影響到兩人的關係呢?比如,一方升官了,有更多的工作,生活上的時間得要調整,可能也因為壓力或是要處理的麻煩事而讓這個人變得比較務實、比較機車等等…那兩個人之間還會像以前一樣甜蜜嗎?很多愛情都是這樣子的,剛開始愛得死去活來覺得可以愛到天荒地老,但一路走來,發生很多很多的事情,這都是一開始不會預期的,然後總會有些改變發生,而愛情也必然會受到影響…不可能一切的條件都和蜜月期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經營愛情時會需要很多的溝通、諒解、包容、讓步,但卻也是一般人最難做到的。不光是愛情,連友情也是這樣子的,所以我相信大部份的觀眾都能夠了解這些才對,以前學生時期是否有過很要好的死黨,覺得永遠會是好朋友?現在卻很少或沒有聯絡了?是否因為升學、工作、搬家、成家等等,而和某些朋友疏遠了?難免的,人生難免的…


而《被偷走的那五年》就用讓女主角失憶的方式來強調這些,因為這五年就是女主角發生改變的時間,而她忘掉這些之後就回到了五年前的狀況,可是現實中的一切其他人事物都已經是五年後的狀況了,用這樣的對比,來突顯出一個人改變之後和身邊的人的關係也會跟著改變。只是通常這些是慢慢發生的,我們很難發現到,而一下子失去五年記憶就會很明顯感受到這個五年所累積下來的落差了。

以上的只是《被偷走的那五年》中很值得玩味的一點而已,另外也讓我想很多的,是「記憶」這個抽象的東西,對人的影響。因為記憶所扮演的角色,是讓過去會影響未來的中介角色,若你不記得過去事了,過去事對你未來的影響是否也會跟著消失?看來,似乎是會的。而你對一個人的記憶,也影響了你對他的態度…然後盡而影響了你跟他的相處模式,再影響到你和他的關係。這或許是蠻心理學的層面了吧,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包括先入為主的觀念,就會影響到我們跟這個人的關係。比如,你在去認識一個人之前就因為聽到某些傳言而覺得他就是不好的人,在和他的互動上可能也會表現出來,也可能就因為你把他當作那樣的人來對待,最後他確實就變得像那樣子的人了。但反之如果你沒有先聽到什麼傳言,只是自然跟他互動,說不定他會展現更多的正面特質,你會看到他其他面的優點,也用更正面的方式和他互動,而你們的關係就會更好,你會再看到他更多的優點…你跟他的關係說不定就會很好很好…。人太複雜,我們永遠不可能了解一個人的所有面向,看到的永遠只是某些時間地點情境下的片面,所以看到哪些可能就會決定了你和這個人的關係如何,而記憶也是這當中很重要的因素,對一個人的記憶,也代表著你去看待他的角度。從《被偷走的那五年》會看到很多這方面的東西。


再來(是的,還有),《被偷走的那五年》也讓我想到了愛的自私面,很多時候,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對愛(不論是男女間、家人間、朋友間)的出發點都不自覺得有著自私的成份,我們以為是愛對方,實際上是因為自己想要。因為喜歡這個人、想要這個人的陪伴、想要他/她在身邊的感覺、甚至想要擁有他/她,所以會為他/她做很多。我們可能都認為自己的付出是無私的,可是很底層的出發點仍是自私的,如果到了某個時候,對方想要的是你放手,你做得到嗎?人多少是互相的,要真正做到只付出而不求回饋,那是太禪的境界了,只是我們對自己的「需求」常常是無意識的,想要的不見得是實質的東西,比如想要得到對方的關心、想要得到對方的時間、想要得到對方的重視…在付出時多少會有這樣子的動機,所以說感情是互相的,若對方完全不鳥你,你還能同等付出嗎?還是你會想辦法來引起對方的注意(包括自殘或是一些負面的方式,想讓對方愧疚)?這樣的心理,人多多少少有,甚至是在朋友之間。

所以我覺得,我看《被偷走的那五年》的時候,真的是感觸良多,儘管劇情是設計得太電影了,當中還是有很多的概念,是非常真實的,或許用這些「太電影」的方式表現出來會比較明顯,比較不需要觀眾自己去挖掘(畢竟有些觀眾常常自己挖一挖就睡了,還是希望電影直接告訴他們東西埋在哪兒),白話說就是很商業很芭樂,可是若去看到這些背後引伸出來的思考,加上自己又有一些經歷的話,《被偷走的那五年》就不光是故事刻意催淚而已了。

…更何況,我是那種明知電影刻意催我淚,還是會被催得亂七八糟的觀眾… XD 國片能做到這樣,我覺得很棒了。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商業化  ★★★★★★★★★☆
自然真實 ★★★☆☆☆☆☆☆☆
相處細節 ★★★★★★★☆☆☆
演員演技 ★★★★★★★☆☆☆
刻意催淚 ★★★★★★★★☆☆
背後思考 ★★★★★★★☆☆☆
題材想法 ★★★★★★★☆☆☆
原創性  ★★★☆☆☆☆☆☆☆
步調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被偷走的那五年》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