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殘酷的大屠殺用最平靜的方式衝擊觀眾

  英文片名:Waltz with Bashir
國家:以色列、德國、法國、美國
片長:90分 年份:2008
IMDB:8/0 爛蕃茄:96%
發行資訊:台灣地區2009/02/27上映
相關連結:故事簡介與上映戲院查詢
一言以蔽之:動畫風格特殊,更重要的是,好平靜,衝擊卻好大好大!


這些奧斯卡的片子實在太好看啦!最近想趕在奧斯卡頒獎前把該看的片子都看完,幾乎片片都讓火行者看得心花怒放,連本來以為自己不容易產生連結的以色列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與巴席爾跳華爾滋》,也讓火行者看完幾乎要跳起來叫好,卻因為整個人陷入一種巨大的衝擊中,而只剩下坐在位子上摀著耳朵默默流眼淚的能力。為什麼要摀著耳朵?因為最後難民們的哭喊聲,實在是讓火行者心痛得聽不下去…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說的是在黎巴嫩總統被巴勒斯坦人炸死之後,以色列以此為名,進軍黎巴嫩,對幾個巴勒斯坦難民營進行大屠殺。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是用動畫紀錄片的形式來拍攝的,也就是說,它不直接拍一堆血淋淋的戰爭給你看,從很特別的角度切入,紀錄片導演的一個朋友一直作惡夢,和導演聊了之後,導演發現自己當年雖然有參與大屠殺(他是以色列人),竟一點記憶也沒有,於是他開始訪問許多當時有參與的人,一方面是了解大屠殺,一方面也是了解自己到底在哪裡…。

聽起來很乏味嗎?保證電影本身一點也不乏味!

它非常特別的一個地方,就是表現的方式。
戰爭、大屠殺就在那兒,如何把這個故事告訴世人,並讓世人能夠有所感受,這是導演的功力,《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是一部導演價值非常之高的電影。導演選擇用了動畫,一方面是因為真實的素材不多,另一方面,也是火行者最欣賞的一方面,是因為他用一個參與者的「感受」來描寫這段歷史,而不是用很學術或是批判的角度,而一個凡人,真正參與戰爭就已經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經歷了,更何況是大屠殺?對這些凡人而言,很多過去的記憶,彷彿不是真的,他們的心理可能有受到衝擊而產生保護作用,忘卻了一些事,或是製造了一些假記憶…。看到身邊的好友突然噴血而死,在槍林彈雨中什麼也看不見害怕地瘋狂亂開槍…,這些小小士兵,怎麼可能看到大局、看到戰爭的全貌?他們不會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有什麼樣的影響,只能夠聽命行事,上面命令殺誰就殺誰…到最後,在乎的也是自己的性命而已…

每個人,都只看到了戰爭的一個小小角落。
透過一些訪談,《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漸漸地用這些小角落把戰爭的面貌拼出來。但電影的音樂和氣氛,是異常平和的,平和到讓人心寒!那種淡淡的虛幻,不太真實的感覺,或許就是這些活下來的老兵腦海中所見到的…連自己都不是很確定發生了什麼事…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說,火行者非常喜歡裡面一個畫面,是幾個土兵從海中走上岸…不知道怎麼的,他們的神情讓火行者看得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這一虛一實之間的穿插與對應,不但不影響真實性,還讓心理上的感受一併從畫面和音樂展現出來,更有一種個人化的關聯感。

而片名所說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在片中也只有短短的一景,到現在寫文章時卻還歷歷在目,這就是《與巴席爾跳華爾滋》的功力,呈現出來的質感相當好,大半都是輕口味的幻想或是感受的描寫,寫的卻是最慘絕人寰的一段歷史。正因為電影又淡又舒服的質感,到片末,突然切回真實畫面加上幾位難民的哭喊時,實在太致命了!這個設計好棒,後座力好強,強到火行者都想摀著耳朵不要再聽下去,因為…好心痛…。

超強推的電影,特別是想推薦給會看電影「感覺」的觀眾,多用點感性面來看這個理論上應該是理性探討題材。
看完電影後,突然想到一個例子…有些攝影作品,比如說拍了戰爭中的一個兒童的某個動作或角度,不然就是一個老人的手這一種的照片,看了之後會有感覺、會欣賞這些東西的觀眾,很適合看《與巴席爾跳華爾滋》,因為《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抓到了很多這種細膩微小卻有說不完故事的瞬間。

P.S.看片前對那兒的局勢多少要有一點常識,比如說以色列的建國、以色列的右派、沒有國土的巴勒斯坦人常會躲到黎巴嫩、這幾個地方之間的關係…以免看了電影之後不懂誰為什麼要打誰,這些比較基礎性的關係,電影是沒有去說明的。
 
 
火行分說  滿分10
–分說,不分說,由分說!

 
切入角度 ★★★★★★★★★★
表現手法 ★★★★★★★★★★
後座力  ★★★★★★★★★☆
題材   ★★★★★★★★☆☆
整體質感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電影預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